时间:2022-09-07 18:46来源:学院

  8月22日-25日,我有幸参加学院举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等,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学习领会新思想

  今年秋季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作为党员思政课教师,不论从提升理论素养、政治修养还是专业能力需要,都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练就讲深讲透讲活的硬功夫。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首先要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一文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是顺应时代要求、响应人民心声、遵循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其次还要梳理其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从历史维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一脉相承,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进而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最终落到悟其理、践其行,在融会贯通基础上更加自觉贯彻落实,在把握规律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熟读原著悟原理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等优秀传统哲学思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卷册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理论工作者,更要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个优秀的思政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不能只看教材,还要博览群书,尤其是熟读精读经典著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更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学透研透讲透。坚持忠实于原著、原文、原意,坚持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是高校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2017年夏天,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作家曹谷溪提到一个细节。“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之后,学习小组微信公号刊发的一篇文章介绍他办公室书架的书。其中谈到,这些书“第一类是马列著作及重要文献汇编,摆在了身后触手可及之处,想必是习近平每日必读的‘案头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坚持学习阐释导读马克思经典,作为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研读马列著作更是义不容辞的专业必修课。尤其是研读精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

  三、立德树人担使命

  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思政课不单单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课程,更重要的是一堂人生大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话、讲透。要拓展教学内容,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还可以积极尝试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除了教师主导,也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利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

  四、学为人师育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做大先生为终身追求,努力成为新时代‘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本次培训张彪教授也多次强调思政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有崇高的追求,有纯粹的热爱,让我对“人师”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有幸见证了思政课建设的蓬勃发展,振奋鼓舞也倍感压力。上好思政课、做一名好老师既不轻松也不容易,但也不能畏难和松懈,要把它当成一辈子去努力的事,就如张彪教授所说,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热爱教育这一行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自觉投入无限的精力打磨讲课技艺,创新学术理论。其次还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而我们就要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最后,最重要的就是严于律己,涵养师德。规范自我言行举止,提升思想道德情操,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贡献更多力量!(王硕)



编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