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3:19来源:福州晚报
端午节,我国民间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按夏正建寅,五月为午月,故五日也称午日。《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故端午节又称为“重午节”。
端午节开始气候已进入夏天,福州民谚曰:“吃过端午粽,寒衣才能送。”这时阳光中午时尤为强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民国时期被定为“夏节”。这种说法源于三千年前夏、商、周时代。当时以“夏至节”为“端午节”。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说:“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便是这个道理。
端午节又叫“女儿节”,据清初康熙《大兴县志》记载,五月五日这一天,少女们须佩灵符,头插榴花,已嫁之女,也可各回娘家,故又称为“女儿节”。
至于端午节又叫“天中节”,根据是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端午为天中节,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五色彩丝。”而端午最为特别的别称是“地腊节”与“躲五节”。据《云笈七签》记载,道家五月初五不叫端午节,而叫“地腊节”,正月初一叫“天腊节”。
由于端午节开始,酷暑将临,五毒孳生(五毒指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人间开始流行瘟疫等疾病,故五月古人称之为“恶月”。所以古时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邪毒,故有“躲午节”之称。
编辑:杨滟
最新动态
-
05-31 一线调研:在职业大学读本科
-
05-31 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公布 14...
-
05-31 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
-
05-31 “招才引智高校行”—— 我院携手庐...
-
05-31 聚焦劳动素养破解劳动教育难题
-
05-31 我院在2021年度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
-
05-30 我院习研会举办“聚焦两会”知识竞赛
-
05-30 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